《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杨景行站着伸右手去键盘上演示喻昕婷的弹奏,喻昕婷稍微测一下身体让出空间。
杨景行似乎进入了状态:“我觉得这里稍微轻了一点,如果是我,我会重一点,然后稍微有点停顿,但是很小……”
这已经是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节了,以前杨景行也和喻昕婷切磋过,但是他大多是讲一些乐句乐段的大方向注意事项,很少这样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去分析。一来是喻昕婷那时候还没空闲消化吸收细节,再者一件作品少说几千个音符,很难这样去纠正。
“如果这时候再不想办法把主题在听众那里强化起来,他们就会失去耐心和注意力……”一个两个小节的东西,杨景行啰嗦了好一会。
或许是杨景行装模作样的认真和诚恳值得回应,而且听起来还有头有脑的,老师和学生们都点了一些头,喻昕婷几乎起了带头作用。
李迎珍神情温和了不少,建议:“昕婷,照他说的弹,前五个小节。”
这点要求喻昕婷还是能基本满足,她再来一遍,不少人点头称道。
杨景行却要求高:“还可以再稍微大一点,这是不是能让为你们想到肖邦第四谐谑曲的开头……”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杨景行还会引申侃侃而谈了,室内的气氛也终于像个交流会了,也没人不满杨景行给自己贴金的嫌疑。
按照李迎珍的要求,杨景行把喻昕婷在演奏自己作品时显现出来的问题顺着谱子一个个地往下抓。绝大部分是细节,是对普通学生而言没有比较和提点就难以自己意识发现的细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