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蔡瑁道“此战的确与普通的破城之战不同。无妨,只需破其阵势即可。只是恐其军阵有所机要。又不能探出,吾心中迟疑未决。可有善军中排阵之人献计?!”
众文官却是面面相觑,良久,站出一人,是綦毋闿,他道“未知全貌,怎敢献计?!唯恐有失,臣建议,还是要以保守为主!不如再探明敌方虚实,再决定破敌之策。”
蔡瑁面露不悦,嘴上却沉吟不语。
一时文官都悻悻的退下来。为何不敢妄献计,一是因为真的不知道敌军军阵如何,为谨慎起见,还是不要乱献计的好,若是没献到实处,可就背了大军败北的锅了,二来蔡瑁威严日甚,但凡一点不合心意,他嘴上是不说,可是那份不喜与隐形的惩罚,是很令人生怯的,因此一众文臣虽跟来了,却不愿意为此而折了半生的名节。
若是献计成了还好,若是不成,一切皆休。若是献了计,又不被采纳,他们又会很不高兴。
蔡瑁见众文官退出,才冷声道“武之事上,文官实不济事。此事当还在诸位将军身上,随瑁一并前行,破敌方好。”
众武将皆道“是。”
以甘宁为首,皆应下了,劝蔡瑁破敌当要急攻,不宜守势,反增不利。不如趁其心乱时,一并拿下。
蔡瑁下定了决心,道“前锋军再前行三十里,吾亲自一观刘备营的阵势再说!”
说罢,留下后军,中军和前锋军皆前行三十里,离诸葛亮的大营越来越近了。
刘备纵然想前进,见后军迟迟不进,他便是想越过他们离开,也不可能,因此只能忍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