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陈立春全程盯在现场,老师傅带新兵,正好学手艺。
陈立东也没闲着,专门要了一台卡车,出去转一圈,从系统里兑换出设备,再运到车间来。
设计科学、人手齐备、组织严密,安装进度就比较快。费事、麻烦的还是一些管线、五金件等系统里没法兑换的配件,只能由师傅们列单子,陈立东、陈立伟安排人去采购。有些配件还要在车间里进行加工,弄成适合的尺寸。
霜降已经过了,车间的角落上了一座燃煤锅炉,车间内隔几米位置就是一组暖气片,半夜冷的时候就把锅炉启动起来,大家每天工作都在十个多小时,有的工段经常加班到深夜。
到10月30日,除了炼钢车间,其他车间的设备已经安装完毕。车削车间的设备已经启用,为其他车间生产配件了。
因为没有金币,炼钢用的电炉等成套设备,陈立东还买不起。那就先不做炼钢,从外边采购棒材、管材、板材和坯料,开始生产。
11月1日,陈立东运来了加工辊筒的钢板、棒材,开干。
一方面,要调试设备,检测设备的稳定性、平衡性。调制各种淬火液、淬火油、混配各种助剂。
另一方面,陈立东也是着急,按照支线任务1提示,必须加快做成一种产品,他拿来辊筒的图纸,先从工艺简单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承重筒做起,下料,剪板,折弯,卷筒,制作轴径,各位老师傅带着徒弟,张兵也在旁边,拿个笔记本,记录调整改进工艺或者增加夹具的一些思路或设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