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四章 玩嗨了! (2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收网是机械操作,用船上的柴油机带动绞盘,卷起纲绳,网被慢慢收回来。

        这次鱼获很多,也很杂,有黄花、鲅鱼、鲈鱼、舌鳎、黑头、八爪,夹杂着海参、面包蟹,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概有五百来斤的样子。

        先一股脑倒进船舱,然后清理拖网,把拖网再次放下去,之后才开始分拣船舱的鱼获。陈立东和李太顺两人穿上靴子、带上手套,帮忙分拣,相同的鱼获放进同一个筐里,个头小的鱼虾蟹再扔回海里。鱼获分拣好后,摆在鱼舱里,再抽上海水,保活或者保鲜,现在天冷,也不用加冰制冷。

        到中午的时候,再起了一网,就没有早上那网收获多了。下午拉完最后一网,估计是到了近海的原因,收获的梭子蟹、虾爬子、海螺很多,鱼类就少了。这一网收起来,就不再下网,而是往回赶,不到四点已经回到了二界沟。

        船靠上岸,绑紧了缆绳,李爱国上岸去找鱼贩子。没多会儿就来了一辆单排车,众人把船舱的海鲜一筐一筐往上搬,李爱国盯着过磅、计数,然后结算、点钱。据李爱国说,这一趟除去油钱,能赚三千多块。

        当然,要赚这份钱并不容易。接下来李爱国要检修渔船、缝补拖网,华夏从八十年代就已经实施休渔期制度,出海捕捞作业的时间限定在春秋两季。所以渔民赚钱并不容易,拖网刮坏、甚至脱失也不罕见,遇到风暴天气、船毁人亡也有发生,这行就是挣个血汗钱。

        海也出了,鱼也捞了,大伙以为陈立东该返程了。不曾想,返家后,陈立东听李爱国说,他们家的木船是二界沟排船厂制造的,陈立东就怂恿李爱国带他去二界沟船厂看看。

        李太顺不想陪他浪,就开车回家打点行装,过几天再来接他。大姑父孙镇远也回家去收拾东西。

        李爱国带着陈立东到了二界沟的远航造船厂,造船厂的厂长叫张星华,40来岁,妥妥的东北大汉。在船厂他也被人称作“掌作”。排船需要木匠、铁匠、捻匠等多个工种的通力合作,通常有30多人,“掌作”就是这个团队的“技术领袖”。

        据李爱国说,他手里那条船就是从这里排的,花了20多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