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那些粮食就是王庆忠平日里做买卖囤下的。
他们这样的粮食贩子赚的是差价,但这赚差价也要分为三种:
一是地区差价,比如附近邻县有大油坊大工厂,本县低价收了拉去卖,运气好的时候能差两三毛钱,一趟拉过去千斤,毛利赚二三百,顶不错了。
二是季节差价,就像王庆忠这样的,旺季低价买进,囤上许多,淡季高价卖出。
三是质量差价,贩子们故意贬低粮食质量在乡下低价收走,之后以高价卖出去,再或者就是往质量高的新粮里掺陈粮,以次充好来卖。
这年月的粮贩子,大多数是粮食收购站出身,机灵的很。
前几年国家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地方粮食部门大批人“主动下岗”,这些人就从职工摇身一变,成了粮食贩子。
但很多人脉还在,对价格消息比乡下泥腿子了解的更清楚。
经常性的利用信息差,赚不少钱。
上次大舅哥王庆文来家里,就是想给他出出主意,实在不行也做个收粮贩子,毕竟这边收粮比山里要方便的多,只要不打眼,这买卖做熟悉后,起码能养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