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552.好评 (16 / 25)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那我来念几篇影评……咱们的影评在威尼斯官网上一共算上短评,有40条。其中除了17位影评人给的长评外,剩下的23篇评论里,有7篇超过400个单词的长评,4篇超过百个单词的中评,余下的都是诸如“好看的电影、让人耳目一新、我喜欢这部电影”之类的。这里我就不念了,一会儿各位可以自己看。”

        说着,他操作了一下电脑,继续说道:

        “我已经把所有长评发到了厂里让人翻译,所以这里我节选一下……威尼斯电影节被认为最公正,同时也是最权威的影评人,埃里克·卢森沃达克的长评节选……我觉得这一段他的形容对咱们来讲是最公平的。”

        深呼吸了一口气,他缓缓念诵:

        “歌德许……就是许导,歌德许是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导演。早在戛纳时,他拿到金摄影机奖时,我就和相熟的朋友说过。我说他绝对不仅仅是小一号的张一谋。

        而这一次的电影,他的执导风格愈发让我觉得我没有说错。

        不知何时起,我觉得电影行业出现了一种怪圈。导演们拼了命的想要在电影里加入属于自己的想法,他们试图用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来左右观众的思绪。

        让电影不再需要没个观众内心的认知,反倒变成了必须要按照导演的思路来行进,才能感受到这部作品独特性的奇特现象。

        这是有违背艺术的核心观念的。

        所以,这几年我越来越喜欢年轻导演的作品……这里其实他踩了一脚《必要的杀戮》,认为《必要的杀戮》这个电影拿阿富汗战争来当题材,是纯粹为了得奖而得奖的作品。意思就是很不喜欢导演这么做,偏偏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导演喜欢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作品扣上人权的帽子来……塑造金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