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六章 不被重视的滋味 (6 / 7)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不少将军赞同这一想法,确实有理有据。沈子清不急着应和,独自一人琢磨,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他当时负责去西夜劝阻左尔不要借兵给江乌,中间呆了十多日,江乌使者都没谈下来,直到左尔向自己提出离谱要求,他逃跑后,左尔才很快松口答应江乌借兵。

        既然是江乌好不容易借来的兵,肯定会加倍珍惜,训练好了才上战场,怎么会如此潦草犯下这个错误呢。

        越想越不对劲,沈子清打好腹稿,头一回主动提出观点,“我认为八成过多,江乌现在仍有保留实力。我们保守起见,六成最佳,之后再根据对方反应,兵力或增或减。”

        率先提出八成兵力的是卫将军,听到自己建议被反驳,还是被一个没什么战场经验的小白反驳。卫将军并不生气,“江乌跟我们玩的是拖延时间的小把戏,就是想等到西夜和本国的士兵磨合好,今日这场就是很好的证明。我们不能给他们机会,就应该加大兵力,趁胜追击。”最后四个字,卫将军用食指重重敲在空气中。

        卫将军是名老将,分析出来的道理比沈子清的更具有说服力,也存在依据。后在众将军商讨过后,基本全票同意卫将军的建议。

        穆流英拍拍沈子清手臂,为其打气,“能提出中肯的意见已经很不错了。”

        沈子清心里有股奇妙的感觉,他还是太子时,说什么别人就去做什么,即使遇到皇帝太后这种辈分地位比自己高的,也会争辩几句赢得结果。之后当了白汾城典史,也都是自己做决策下令,要不与他人达成共识,合作某事,从未像今日这般,被人当做一个刚会走路的小白娃娃,说出去的话没有半点份量。

        于是乎第三战晋军增加到八成兵力。负责出战的士兵提前接收到指令,个个摩拳擦掌,气势汹汹,发誓要把江乌打回老家,不敢再来侵犯。

        这一战,沈子清没了前两场得激奋,反而揪心起来。

        远眺战场,晋军以人数、配合占了优势,逼的江乌士兵不断后撤,乍一看,像是晋军取得了优势。不过江乌这回没像第二场轻易暴露阵型漏洞,反而很好的把晋军阻隔在盾牌外,晋军若想靠近,会被尖矛刺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